日期:2023/2/6 Click:552
混凝土運輸過程的管理實施細則
1、為了保證混凝土澆注過程連續(xù)進行,混凝土運輸設備的運輸能力必須保證混凝土澆筑速度的需要。并且保證在運輸過程中,混凝土不發(fā)生離析、漏漿、泌水及坍落度損失過多等現(xiàn)象,運至澆注地點的混凝土應當保持均勻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。
2、 混凝土宜采用內(nèi)壁平整光滑、不吸水,不滲漏的運輸設備進行運輸。當長距離運輸混凝土時,應采用攪拌車運輸;近距離運輸混凝土時,宜采用混凝土泵,混凝土料斗或皮帶運輸。
3、采用攪拌運輸車運輸混凝土時,運輸過程中宜以2~4r/min的轉(zhuǎn)速攪動;當攪拌運輸車到達澆筑現(xiàn)場時,應高速旋轉(zhuǎn)20~30s后再將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車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。
4、采用泵送混凝土時,除應按《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(guī)程》(JGJ/T10)的規(guī)定進行施工外,還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(1) 泵送施工應根據(jù)施工進度安排,加強組織和調(diào)度,確保連續(xù)均勻供料。
(2) 混凝土泵的輸送能力應與攪拌機的供應能力相適應。
(3) 混凝土泵的型號可根據(jù)工程情況,*大泵送距離、高度,*大輸出量等選定。優(yōu)先選用泵送能力強的大型泵送設備,以便盡量減少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。
(4)混凝土泵的位置應靠近澆筑地點。泵送下料口應能移動。當泵送下料口固定時,固定的間距不宜過大,一般不大于3.0m。不得用插入式振搗棒平拖混凝土或?qū)⑾铝峡谔幎逊e的混凝土推向遠處。
(5) 配置輸送管時,應盡量縮短管線長度,少用彎頭。輸送管應平順,內(nèi)壁光滑,接口不得漏漿。
(6) 泵送混凝土時,輸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長度不應小于15.0m。除出口處可用軟管外,輸送管路的其他部位均不得采用軟管。輸送管路應用支架,吊具等加以固定,不應與模板和鋼筋接觸。
(7) 向下泵送混凝土時,管路與垂線的夾角不宜小于120。
(8) 混凝土宜在攪拌后60min內(nèi)泵送完畢,且在1/2初凝時間內(nèi)入泵,并在初凝前澆筑完畢。在交通擁堵和氣候炎熱情況下,應采取特殊措施,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大。
(9) 泵送混凝土前,應先用水泥漿或與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相同但粗骨料減少50%的混凝土通過管道。當用活塞泵泵送混凝土時,泵的受料斗內(nèi)應有足夠的混凝土,并不得吸入空氣。
(10) 應保持連續(xù)泵送混凝土,必要時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維持泵送連續(xù)。如停泵時間超過15min,應每隔4~5min開泵一次,正轉(zhuǎn)和反轉(zhuǎn)兩個沖程,同時開動料斗攪拌器,防止料斗中混凝土離析。如停泵超過45min,或混凝土出現(xiàn)離析時,宜將管中混凝土清除,并清洗泵機。
(11) 冬期施工時,應對輸送管采取保溫措施。夏期施工時,應將輸送管遮蓋、灑水、墊高或涂成白色以降溫。